胃病疾病由于部位特殊,暴露较差,且容易受到粪便刺激与污染,同时手术创面多是开放性,大部分位于肛门内,容易出现伤口引流不畅、肉芽增生、水肿、出血、延期愈合甚至伤口感染等情况,一般不换药就不容易正常愈合。
大家都有一种惯性思维,一旦要手术,首先想到的就是手术的质量,要找个好医生,有经验的医生来主刀,然而大家不知道的一件事件是,术后换药也尤为重要。
胃病疾病由于部位特殊,暴露较差,且容易受到粪便刺激与污染,同时手术创面多是开放性,大部分位于肛门内,容易出现伤口引流不畅、肉芽增生、水肿、出血、延期愈合甚至伤口感染等情况,一般不换药就不容易正常愈合。同时,胃病手术常有像皮筋挂线、结扎线、对口引流等特殊情况,需要在换药时予以观察并及时处理。所以术后换药显得特别重要,甚至有“三分手术,七分换药”的说法。
胃病疾病一般是Ⅱ类切口,乙级愈合,伤口的恢复期分为三个阶段炎性期、纤维增生期、上皮覆盖期,需坚持换药。
伤口以炎性渗出为主,此期换药是为了清洁伤口,去除异物和脓液,使伤口引流通畅,减少细菌和分泌物的刺激,防止并发感染。
此期伤口分泌物减少,以肉芽组织增生为主。由于肉芽组织对外界理化刺激抵抗力弱,易受损伤,本期要保护肉芽组织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。
此期伤口、创面已经基本被肉芽组织填平,创缘上皮细胞项创面中心靠拢,最后覆盖创面,使创口愈合。
较宽大的放射形切口应将引流纱条放置到切口底部,以使切口逐步愈合,可以避免肛门狭窄。保持大便通畅,换药时应轻柔,避免暴力换药致内痔结扎线过早脱落,引起出血或创面不愈合。观察创面肉芽,如果出现高于皮肤边缘时,应及时剪除,并停止油膏类外用药,改为水溶液纱条。
肛裂术后创面多为纵形,换药时创口要放小纱条至创口底。肛裂术后创面自基底愈合是不狭窄,不复发的关键。
脓肿或肛瘘术后腔内坏死组织多,分泌物多,换药时应尽量剔除腐烂组织、脓血等,可用生理盐水、甲硝唑等溶液冲洗。冲洗后,创口内可用紫草油纱条填塞引流,以引流通畅,或避免假愈合。